符图记:黄河流域民间艺术考察手记(中国古韵) |
|
|
 |
作 者:郭庆丰 著 |
出版时间:2009-10-19 |
字 数:194 千字 |
书 号:J0272 |
ISBN:978-7-300-11178-0 |
页 数:134 |
包 装:平装 |
印 次:1-1 |
开 本:16 |
印刷时间:2009-10-19 |
|
所属分类:
大众图书出版中心>>
图书中心>>
博雅阅读>>
中国古韵 |
定价:¥39.80 |
|
|
|
|
|
|

|
内容简介 |
|
《符图记:黄河流域民间艺术考察手记》内容简介:小时候我曾经对爷爷说:“要是咱家的这些庄稼、树林、窑洞也能像神话传说中一样,说变就变,那该多好!”爷爷告诉我说:“其实神话到处都是,这土中就有法术,一颗种子埋进去,天上再下点雨水,那种子就开始变了。生根发芽,长出地面,长出枝桠,又长出那么些绿叶叶,还会开花,又能结成那么多好吃的果子。种子的每一次变化都是神话,够神了吧?”从那时起我便看那一切都是神话,那土地甚至就是一种法术。农民们种了一辈子的地,每年都要在土地上千万次地实验这种神话。那些剪纸、绣片、石狮子、面人人也是那生草长树的大地的法术。 |
 |
|

|
作者简介 |
|
郭庆丰,艺术家、陕北绥德人,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现为西安美术学院教师。著有《阳歌阳图》、《黄河的衣裳》、《纸人记》、《生灵我意》。 |
 |
|

|
章节目录 |
|
引子1
大河上下
给黄河缝件五彩衣裳7
行走,如同针线在布片的心背间穿梭14
灵魂与身体的缝合线28
行过民间
剪花娘子库淑兰46
刘兰英,在剪开的世界里寻找温情62
常振芳,漂泊在她的精神世界中76
姬兰英,追求色彩与明亮92
她们,剪出心中的吉祥“咒语”96
生活边角的艺术104
绣花鞋垫112
立体的符图
守护神石狮子122
荒草土崖边的石羊132
石头的舞蹈136
长脖子面人人147
它在说话
民间文化之源154
谁在说话168
诅咒与祈祷173
一棵树176
聚气成器185
后记197
编后记203 |
|
 |
|

|
精彩片断 |
|
这里的人们以土地为家,以天时为命,靠天养家,被动地生于天地之间。洞穴式的居住方式和吃水的需求,使得他们更多地选择居住在山沟里,山沟一般四面环山,沟深处,天只剩了巴掌大的一块,由于相对稳定的农耕牛产,加之交通不便,居住偏远,人们很少游走、迁徙,栖身沟底几乎过着同周围隔绝的封闭式生活。四面的高山挡住了人们的视线,他们的想象很自然地沿山而上,加之阴风阳气的种种传说和金龟玉兔天河星象的召唤,那里的村落便闻风而生了。
历史是从传说开始的,而民间文化似乎正是从传说中一脉相承的。传说中描述的环境、动物以及由此而成的习俗、信仰、思维方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态度。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里在时间上又是接近远古的,原始的生产方式如畜耕、点种、人拉、肩担、编织、酿造等,至今还藏于民间。早年的风物如山脉、水形、树木和生长于此的动物花草,虽经多年变化,然其主脉未断、大形未化,与今大同而小异;承传的风俗习惯如:祭天拜地、朝山敬香,求神问卦祈雨以及婚丧嫁娶的种种礼数也同样是构成这里生存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神话中有言:“是时,天地相去未远。”而民间习俗,久远得就像一个没有失传的神话。在那里,天与地,人与自然都相去未远。 |
 |
|

|
书评 |
|
|
 |
|

|
其他 |
|
|
 |

|
积分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