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领导之道(沃顿商学院图书) |
|
|
 |
作 者:穆库尔·潘迪亚等 著 |
出版时间:2005-09-28 |
字 数:235 千字 |
书 号:F2248 |
ISBN:7-300-06820-0 |
页 数:134 |
包 装:平装 |
印 次:1-1 |
开 本:16 |
印刷时间:2005-09-28 |
|
所属分类:
大众图书出版中心>>
图书中心>>
财经阅读>>
图书系列>>
沃顿商学院图书 |
定价:¥29.00 |
|
|
|
|
|
|

|
内容简介 |
|
基业常青源于领导常青 没有任何两位商业领袖具备完全相同的领导品质,也没有哪位商业领袖集所有优秀领导要素于一身。安迪·格鲁夫和比尔·盖茨都是高科技公司主席,却有着截然不同的领导风格;约翰·博格尔和沃伦·巴菲特都涉足投资业,但他们在领导方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异。然而,在每一位商业领袖身上,我们都能发现若干优秀领导品质,这些优秀品质帮助他们不断取得成功。 本书站在全新的角度,审视那些我们熟悉或不十分熟悉的25位顶尖商业领袖,深入分析他们所具有的优秀领导品质。读者通过自我对比,能够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独特的领导风格。研究商业领袖并不表示要模仿他们,我们也不可能成为另一个杰克·韦尔奇或比尔·盖茨;但通过发掘自身与其相似的特征,并进行自我培养和开发,提高个人领导技巧和能力,我们可能会因为获得这种认知而成为更优秀的领导者。 常青领导之道八项要素: ◆建立深厚的公司文化 ◆诚信 ◆发掘市场需求 ◆“慧眼识金”(善于发现商机和趋势) ◆利用价格赢得竞争优势 ◆管理、建设组织品牌 ◆快速学习 ◆风险管理 |
 |
|

|
作者简介 |
|
穆库尔·潘迪亚(Mukul Pandya) 沃顿知识在线 <mailto:Knowledge@Wharton>主管,有着20多年的写作与编辑经验,曾获四项新闻调查奖,在《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经济学家》、《时代周刊》等媒体均有文章发表,另外有诸多作品出版。 罗比·谢尔(Robbie Shell) 沃顿知识在线杂志常务编辑,多年来作为商业新闻记者和编辑先后服务于美国诸多国家级新闻社、报纸和杂志,曾负责对白宫和美国最高法院的报道,并且在弗吉尼亚大学教授过新闻学。其作品曾发表在《华尔街日报》等权威媒体上。 |
 |
|

|
章节目录 |
|
第1章 精英中的精英 安迪·格鲁夫对英特尔公司的领导以不合常规的思维、非凡的想象力和正直诚信而著称。他领导公司在危机四伏的行业闯过一个个难关;发掘新的市场实现英特尔的重大转型;让“奔腾的芯”成为世界最知名的品牌之一。他集绝大多数优秀领导品质于一身,且在一生中保持这些品质。这在所有25位商业领袖中是独一无二的,并帮助他当选为25年来最具影响力的商业领袖。 第2章 领导力与公司文化 赫布·凯莱赫在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创造无官僚主义、团队合作的企业文化,这种文化帮助公司顽强抵御了其他航空公司低价策略的冲击;玫凯琳将公司营造成一个大家庭,并通过各种方式赞美激励员工,使得每位员工都充满了工作激情;詹姆斯·伯克坚持履行强生公司以顾客为中心的信条,并激励员工勇于开发和支持新产品。这三位商业领袖都营造了最优秀的企业文化,形成了让对手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 第3章 诚信 杰克·韦尔奇坚持实话实说,这种风格对于他成为通用电气公司最高领导并将公司带到一个全新高度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彼得·德鲁克从没有在任何公司工作过,长期作为各公司的旁观者,以毫不掩饰、毫不偏袒的风格论述管理问题,为自己赢得了“现代管理之父”的美誉;威廉·乔治一直把诚信作为领导美敦力公司的基石,并时刻牢记领导者应该做到诚信的五个方面。诚信是常青领导之道不可或缺的要素。 第4章 发掘市场需求 先锋集团创始人约翰·博格尔积极开发指数基金并将其直接出售给公众投资者,占领了一个庞大的新型基金市场;查尔斯·施瓦布很早就开始在嘉信理财公司推行在线经纪业务,赢得“网上经纪业务之王”的称谓;穆罕默德·尤努斯创建孟加拉国乡村银行,为本国贫困村民提供贷款,帮助他们创业,减少了贫困,自身也取得了良性循环。通过发掘他人还没有看到的市场和客户需求,公司能够抢在竞争对手之前占领市场并取得成功。 第5章 慧眼识金 史蒂夫·乔布斯在访问施乐公司时,敏锐地看到了施乐公司的一项电脑技术对于普及个人电脑的价值和广阔应用前景;有线电视大亨特德·特纳很早就预见到卫星电视转播是电视的未来发展趋势,并看到潜藏在老电影和电视节目中被人们忽视的价值;金融家乔治·索罗斯运用其敏锐的洞察力,在经济趋势变得明朗之前就能做出明智决策,为旗下的索罗斯公司赢得丰厚利润。价值可能存在人们司空见惯或无法看到的地方,这需要领导人具有独特的眼光。 第6章 价格与竞争优势 山姆·沃尔顿坚持“天天低价”策略,牢固建立了“沃尔玛零售帝国”;迈克尔·戴尔将戴尔公司的供应链与供应商的供应链进行完美整合,并以直销作为主要销售方式,保持了低成本与低价格优势;杰夫·贝佐斯运用新技术创造了亚马逊公司独特的销售打折方法,从传统书店以及其他网络书店手中夺取了市场份额。通过取得低成本和低价格竞争优势,这些商业领袖取得了持久的成功。 第7章 品牌管理 以“脱口秀”节目闻名的奥普拉·温芙瑞成功地将个人品牌延伸到自己创办的杂志和有线电视节目中;汽车业巨子李·艾科卡意识到个人品牌的力量,以个人信誉为克莱斯勒汽车质量担保,快速铸就了克莱斯勒的品牌价值;理查德·布兰森经营维珍公司的唱片业务上取得成功后,将维珍品牌顺利延伸到了航空、服装、手机等不相关的领域。依靠品牌延伸获取竞争优势存在很大风险,然而,这几位商业领袖都做得非常成功。 第8章 敏而“快”学者 微软公司的长期稳健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比尔·盖茨能够及时了解公司为实现新的发展还需做哪些事情,他是快速学习方面的高手;弗雷德里克·史密斯是另一个典型,他的许多次经历向世人展示了其快速学习的能力,使得联邦快递公司从一个竞争激烈的领域中脱颖而出;路易斯·郭士纳是一位才思敏捷的领导者,他的学识使得IBM免于重大错误决策将会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快速学习必须成为领导者的一种习惯,才能不断取得成功。 第9章 风险管理 沃伦·巴菲特在管理伯克希尔公司的投资决策时,展示了其通过选择合适的投资目标等手段实现风险管理的非凡能力;美国联邦委员会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则是宏观经济层面的风险管理大师;彼得·林奇在管理富达投资公司旗下麦哲伦基金的13年间,游刃有余地化解了共同基金所面临的种种风险。风险管理是所有商业领袖都应该娴熟掌握的技能,而这三位领导者更是展现出非凡的风险应对能力。 第10章 结语 每一位杰出商业领袖都因为具备若干个优秀领导品质而取得成功,但是关于哪些品质比其他品质更有利于成功这一问题,则没有一个结论。对于那些想成为优秀领导者的人来说,根本没有一个固定的模版可以用于拷贝。然而,25位商业领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优秀领导品质的集合,我们可以有意识地与这个集合交汇,开发和培养自己的领导潜质。 |
|
 |
|

|
精彩片断 |
|
引 言 2000年6月,先锋集团(Vanguard Group)的创始人、前首席执行官约翰·博格尔(John Bogle)就领导力这一主题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进行了演讲。约翰·博格尔推行了以指数为基准进行投资的原则(indexbased investing),同时将先锋集团发展成了一个管理着5 500多亿美元资产的公司。一群求知若渴的高级经理们倾听着他的演讲,最后博格尔引用先锋集团一位经理詹姆斯·诺里斯(James Norris)的一段话作为结语:“领导者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虽然思考这个问题很具启发性,但你若想诠释领导力,寻找领导力的某种公式,则注定会以失败告终。这就好比学习米开朗基罗或莎士比亚:你可以模仿、模仿再模仿,但就是没有精准的公式能够创造米开朗基罗的雕像作品大卫或莎士比亚的小说人物哈姆雷特。我想,所有这些可以归纳为:有些人成为领导者是因为他们选择了去领导。”** 摘自约翰·博格尔2000年6月在沃顿商学院的讲演。领导之道的核心非常简单:它只是选择和决心的问题。但是,没有两个领袖会完全相像。甘地和丘吉尔都得到了数百万人的拥护,但他们所用的方式、发起运动的理由各不相同。在商界,约翰·博格尔在先锋集团的领导方式可能与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经营伯克希尔投资公司(Berkshire Hathaway)的方式有些类似,虽然这两家都涉足广义上的“投资”业,但两者仍有很大的区别。安迪·格鲁夫(Andy Grove)和比尔·盖茨(Bill Gates)都是高科技公司的主席,在各自的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但盖茨出生于富有的律师家庭,而格鲁夫早期是在斯大林时代的匈牙利度过的。这些截然不同的背景反映在他们各自的领导方式中。 若事实果真如此,那么作出了选择、决心成为有影响力的商业领袖的人可以从观察其他领袖人物中获益,通过观察去发掘、培养他们自身的领导风格。研究其他商业领袖的目的并不在于模仿他们的品质,而在于发掘自身与其相似的特点,然后通过自我培养开发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领导技巧和能力。领导乃后天造就,非天生也。剖析商业领袖的成功因素能够帮助人们提升在各自领域中的领导能力,有些人可能不会成为另一个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或玫琳凯(Mary Kay Ash),但他们可能因为有了这样的认知而成为更优秀的领导者。 正是基于上述假设,由《晚间商业报道》和沃顿知识在线联袂奉献的。《晚间商业报道》是美国最受欢迎的电视商业新闻节目,沃顿知识在线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进行商业和研究分析的在线杂志。2004年1月恰逢《晚间商业报道》创办25周年纪念,沃顿商学院与其共同评选了25年来25位最具影响力的商业领袖。《晚间商业报道》的观众提名的世界各地的商业人物多达700余位,由6位来自沃顿商学院的评委遴选出了前25位。 入选者按字母顺序分别是:玫琳凯公司创始人玫琳凯;亚马逊公司首席执行官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先锋集团创始人约翰·博格尔;英国维珍集团(Virgin)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伯克希尔公司首席执行官沃伦·巴菲特;强生公司前首席执行官詹姆斯·伯克(James Burke);戴尔公司首席执行官迈克尔·戴尔(Michael Dell);教育家、作家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微软公司主席比尔·盖茨;美敦力公司(Medtronic)前首席执行官威廉·乔治(William George);IBM公司前首席执行官路易斯·郭士纳(Louis Gerstner);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英特尔公司主席安迪·格鲁夫;克莱斯勒公司前首席执行官李·艾科卡(Lee Iacocca);苹果电脑公司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Steven Jobs);美国西南航空公司主席赫布·凯莱赫(Herbert Kelleher);富达麦哲伦基金前任主管彼得·林奇(Peter Lynch);嘉信理财公司(Charles Schwab )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查尔斯·施瓦布(Charles Schwab);联邦快递首席执行官弗雷德里克·史密斯(Frederick Smith);开放社会研究所 (Open Society Institute)创始人及主席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美国有线新闻网(CNN)创始人特德·特纳(Ted Turner);沃尔玛公司创始人山姆·沃尔顿(Sam Walton);通用电气公司前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哈泼公司集团(Harpo)主席奥普拉·温芙瑞(Oprah Winfrey);孟加拉国乡村银行(Grameen Bank)创始人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 沃顿商学院评审组从数百位被提名的候选者中确定的上述商业领袖均创造了新理念,而且这些理念使商业实践获益匪浅。他们评定的标准如下:入选者在商业/经济领域中影响了政治、民政、社会的变革;创造了新的商业机会或更充分地利用了现有的商机;引起或影响了公司或行业中的巨变;或对他人起到了激励、转变作用。参与的评委包括:沃顿商学院领导力与变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迈克尔·乌西姆(Michael Useem);人力资源中心主任彼得·卡佩利(Peter Cappelli);格尔根(Goergen)创业研究项目主任拉菲·艾米特(Raffi Amit);负责沃顿商学院本科部的副院长芭芭拉·卡恩(Barbara Kahn);沃顿商学院前副院长、Aresty高层经理教育研究所前主任(现任亚利桑那州立大学W.P.Carey商学院院长)小罗伯特·E·米特尔施泰特(Robert EMittelstaedt, Jr)以及沃顿知识在线杂志主管兼编辑穆库尔·潘迪亚。 安迪·格鲁夫:精英中的精英 《晚间商业报道》让沃顿商学院的评委们从25位商业领袖中挑选出最具影响力的一位,英特尔公司的安迪·格鲁夫摘得桂冠。为何?1963年格鲁夫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毕业时,就已是公司招聘者梦寐以求的人选。当时他有多个就业选择,其中最好的一个可能是为贝尔实验室工作,这个实验室当时是进行固态物理学研究的最佳去处。但格鲁夫作出了不同的选择,他加入了美国西海岸的一家创业企业仙童半导体公司(Fairchild Semiconductor), 在该公司负责研究项目的传奇人物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手下工作。这是格鲁夫不按常规思维的早期范例。5年后他和摩尔及其他一些人离开了仙童半导体公司,共同创建了英特尔公司。 1987年,格鲁夫接替摩尔成为英特尔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他又采取了许多背离常规逻辑的措施--最精彩的也许是20世纪90年代“奔腾的芯”(Intel Inside)行动。那时候电脑行业最知名的品牌是IBM这样的硬件制造商以及像微软那样的软件公司。英特尔虽然为全世界电脑提供了80%的微处理器,却只有少数业内人士知其名。格鲁夫决心改变英特尔默默无闻的状况,他带领公司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品牌推广行动,使英特尔在90年代末成了家喻户晓的名字。今天,英特尔公司的产品在全球网络化经济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作为世界顶尖的技术公司之一,2003年英特尔公司的收入超过了300亿美元。 格鲁夫对英特尔公司的领导以不合常规的思维、非凡的想像力和正直诚信而著称,这些品质助他成功当选25年来最具影响力的商业领袖。格鲁夫曾对《晚间商业报道》的主持人之一苏茜·加里卜(Susie Gharib)说过,“我的生活已和英特尔融为一体,我最自豪的成绩就是参与创立了这个公司,她已经帮助制造了10亿台个人电脑”。 向领导者学习领导之道 在评选出这些有影响力的商业领袖之后,沃顿商学院的评委们还探讨了有助于他们成功的性格特征。以格鲁夫为例,他拥有不合常规的理念,这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入选的每一位商业领袖都各自具有值得他人学习的特点。 迈克尔·乌西姆把沃伦·巴菲特称为“四季之人”*。乌西姆称,巴菲特不仅是一位“非凡的投资家”,为伯克希尔公司的投资者们带来了高额利润,同时还亲自担任所罗门兄弟银行(Salomon Brothers)的首席执行官,成功地帮助这家华尔街的公司在面临严重管理危机的时候恢复了信心。乌西姆还说,目前“巴菲特已经成为华尔街的良知代言人,对收取股权费用这类有争议的问题提出了极好的见解”。除了有发掘投资良机的天赋,巴菲特的影响力还来自他的道德操守和为人正直。过去几年中曾发生多起震惊美国公司的会计和治理丑闻,在它们留下的余震中,怎么强调领导之道的一个因素--道德的重要性--都不过分。 像巴菲特一样,博格尔的影响力也来自为投资者带来了高额收益,尽管他采用的方式截然不同。先锋集团的这位前首席执行官早就主张“以很低的成本拥有整个股票市场是最终的投资策略”。这个信念帮助他于1975年创办了先锋集团。博格尔是引入和普及指数基金的先驱,为投资者将费用降到了最低。彼得·卡佩利说,“博格尔上榜的原因之一是他为普通人带来了巨大影响。”《四季之人》讲述的是亨利八世时期正直的政治家摩尔的故事,此处蕴涵正直、有操守之意。--译者注罗伯特·E·米特尔施泰特评价说,山姆·沃尔顿对待沃尔玛顾客的方式与此类似。其目标是让普通人能够以可能的最低价格买到多种商品,这使得山姆·沃尔顿能够将其零售公司从一家店铺发展成现在名列《财富》500强首位的巨型公司。米特尔施泰特认为,“沃尔顿给我们留下的启示是个人能够给行业带来巨大的变化,尤其在零售行业,这不是突然实现的,而是在数年时间里发生的。沃尔顿相信低价能够给他的顾客带来高回报”。 杰克·韦尔奇的领导才能也为通用电气的股东们带来了高回报。乌西姆曾以一个事实为证,即在韦尔奇的任期内,通用电气的股票价格涨了40倍,始终超过标准普尔500的涨幅。乌西姆评价说,韦尔奇最擅长的是发现和培养其他领军人物,“韦尔奇撰写了有关领导之道的范本。他常说不知道怎样制造喷气发动机或制作NBC(美国国家广播公司,通用电气的附属机构)周二晚间的电视节目,但他确实精于挑选具有领导潜能的人才,给他们资源以实现他们的目标;如果他们不能实现目标,则会被扫地出门。结果韦尔奇构建了世界上最优秀的一支领导团队”。 米特尔施泰特提出,构建团队也是比尔·盖茨的强项之一。盖茨看到了个人电脑具有改变世界的潜能,他将微软建成了软件动力源。此外,盖茨是少有的能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以跟上企业成长步伐的创业家之一。米特尔施泰特说,“从创业起家的成功人士极少能带领他们的公司成长为大规模的企业”,但盖茨很有远见,“以大多数创业企业家无法做到的方式”招募新人,让他们为公司效力。 上榜的每一位领袖都有相似的领导之道。他们中的大多数为人们所熟知,但也有几位不那么知名或不再活跃于公众的视野中。例如,1982年发生著名的泰诺胶囊(Tylenol)危机时,詹姆斯·伯克是强生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当时有7人服用这种止痛药后死亡--后据查实,是有人蓄意破坏,在药丸里投放了氰化物。伯克对这次危机的处理已经成为危机管理的经典案例。美敦力公司的前首席执行官比尔·乔治Bill是William的昵称。--译者注(Bill George)最近出了一本基于其经历的书:《诚信领导》(Authentic Leadership)。尤努斯是孟加拉国乡村银行的创始人、小额信贷的先驱,他为贫困人口提供最低至10美元的贷款。其创新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发现贷款可以与抵押分离,而不影响金融业务健康运作的基础。目前仿照乡村银行进行的小额贷款项目已扩展到100多个国家。 主题与结构 在本书介绍的25位商业领袖中,有两位已经辞世:山姆·沃尔顿(1992年)和玫琳凯(2001年)。我们采访了其余23位中的15位,包括杰夫·贝佐斯、约翰·博格尔、詹姆斯·伯克、迈克尔·戴尔、威廉·乔治、路易斯·郭士纳、李·艾科卡、赫布·凯莱赫、安德鲁·格鲁夫、彼得·林奇、查尔斯·施瓦布、弗雷德里克·史密斯、特德·特纳、杰克·韦尔奇和穆罕默德·尤努斯,另外还采访了玫琳凯的儿子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gers)。他们愿意开诚布公地跟我们谈他们的公司和他们自己,我们对此表示深深的感谢。我们没有能够采访到理查德·布兰森、沃伦·巴菲特、彼得·德鲁克、比尔·盖茨、艾伦·格林斯潘、 史蒂夫·乔布斯、乔治·索罗斯和奥普拉·温芙瑞。对于这几位商业领袖,我们的写作素材来自有关他们或他们自己撰写的书籍、对他们的采访、报刊文章,以及他们所做的演讲等。 本书将用10章的篇幅来探讨关于领导之道的话题。第1章详细阐述了格鲁夫的领导方式,探讨有助于他和英特尔获得成功的因素,其中包括了格鲁夫的生平大事记、他在职业生涯中面临的最大挑战(1994年的奔腾芯片缺陷危机)以及他怎样应对这次危机。接下来的8章通过简短的编年纪事简要介绍了所有入选的领导者,涵盖了他们生活的主要转折点或重大事件。与此同时,本书还描述了每位领袖在其商业生涯中遇到的一次重大挑战以及他们对处的经过。 有趣的是,这些商业领袖所遇到的挑战各不相同。比如,凯莱赫面临的挑战是让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真正地腾飞;盖茨的问题是要应付大西洋两岸的立法者们,让微软能够继续成长;玫琳凯需要激励一支数千人的销售队伍;沃尔顿就像击剑者挥舞佩剑那样挥动着价格大棒,让他的主要对手凯马特无计可施;乔布斯必须与强大的对手IBM较量,因为IBM威胁着羽翼未丰的苹果电脑的生存。 常青领导之道的八项要素 在本书中,我们剖析了有助于这25位商业领袖面对重大挑战、培养自身领导风格的八个要素或品质。这八个要素(每个要素均用一章进行阐述)分别是: ●建设深厚的公司文化; ●诚信; ●发掘市场需求; ●“慧眼识金”--在对手或客户察觉前,抢先发现潜在的商机或微妙的趋势; ●利用价格赢得竞争优势; ●管理、建设组织的品牌(某些品牌可能就是领军人物本人的名字); ●快速学习; ●风险管理。 本书中没有哪位商业领袖能集所有这些品质于一身,若必须同时具有这么多品质,那么这个世界根本就不会有领袖人物了。同时,仅凭单个品质也不能保持长久的领导。具有单个品质的领导者可能会短暂成功,但如果没有其他的品质帮助其向前发展,则成功不会持久。 哪几个要素的组合最为有效?这个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这种组合像领袖人物一样具有多样性,这就是为何本书中的25位商业领袖各有奇才,绝无雷同的原因。迈克尔·戴尔或杰夫·贝佐斯在各自的行业中成功的原因不同于彼得·林奇或奥普拉·温芙瑞的公司茁壮成长的理由。基于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有可能将领导力要素进行多种组合,那么本书的每位读者应该能够发现自身的一些素质经过适当的培养,能够变成更深层次、更有效的领导风格。简而言之,我们大家都有希望成为商业领袖。 然而,所有这些商业领袖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执著。那些所谓的“创业狂”(serial entrepreneurs)通常在几年后把公司变现,然后开始下一次冒险,而我们探讨的这些商业领袖都有着长期的规划和远见卓识。他们愿意承受商海的起起伏伏,企业的成功、他们作为商业领袖的持久影响力反映了他们的这种意愿,使得他们的企业在步履维艰时能走出困境,长期地屹立于各自所在的行业。 在被问到为何从没想过离开英特尔去创建另一家公司时,格鲁夫回答说:“英特尔就像一条河流,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在转过每一道弯的时候就是一次全新的开始、一次新的挑战。我想像不出世界上还有哪个是比这更好的工作场所了。” |
 |
|

|
书评 |
|
|
 |
|

|
其他 |
|
|
 |

|
积分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