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借脑:让更多聪明人为你的公司工作(沃顿商学院图书) |
|
|
 |
作 者:萨蒂什·南比桑等 著 |
出版时间:2009-06-05 |
字 数:226 千字 |
书 号:F3631 |
ISBN:978-7-300-10663-2 |
页 数:134 |
包 装:平装 |
印 次:1-1 |
开 本:16 |
印刷时间:2009-06-05 |
|
所属分类:
大众图书出版中心>>
图书中心>>
财经阅读>>
图书系列>>
沃顿商学院图书 |
定价:¥38.00 |
|
|
|
|
|
|

|
内容简介 |
|
企业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应该走出深宅大院,去外界寻找创造和创新的源泉,本书两位全球知名的企业创新专家,将帮助企业找出最佳的网络中心化创新战略,发挥企业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实现目标。 本书以开源运动为切入点,用丰富的案例为企业的CEO、负责研发和创新的管理者回答了下面的问题: 如何从组织以外获得创新思维? 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创新计划,如何设计创新网络? 在创新网络中,企业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将获得怎样的收益,怎样衡量这些收益? 网络中心化创新的潜在风险有哪些? 怎样保护知识产权?如何判断创新是否取得成功? |
 |
|

|
作者简介 |
|
萨蒂什·南比桑,仁斯利尔理工大学拉里管理学院教授、知名的学者、研究人员和咨询专家。研究领域包括技术管理、创新管理,技术战略、产品开发、战略联盟、公司间合作等。他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MIT斯隆管理评论》、《管理科学》、《管理学会评论》等多家权威管理期刊上。萨蒂什曾获得IBM商业管理中心奖、安永企业家奖、国家科学基金奖等。萨蒂什曾经是零售业巨头联合利华公司在印度孟买的高层管理人员。 |
 |
|

|
章节目录 |
|
第Ⅰ部分 创新:从企业中心化到网络中心化 第1章 网络中心化的力量 企业追求利润增长 创新面临的困境 战胜危机:向外看 网络中心化和创新 “向外看”的挑战 第2章 网络中心化创新 网络中心化创新的历史和哲学渊源 网络中心化创新的基本方法 网络中心化创新的特征 不同的网络、不同的方法、不同的结果 探寻网络中心化创新方法 第Ⅱ部分 网络中心化创新面面观 第3章 网络中心化创新的四种模式 网络中心化创新的环境 网络中心化创新的四种模式 从剧本到表演者 第4章 创新网络:表演者与剧本 网络中心化创新中的参与者 网络管理的要素 结语 第Ⅲ部分 网络中心化创新的四种模式 第5部分 乐团创新模式 乐团-集成模式:以波音787梦幻客机为例 乐团-平台模式:以Salesforce.Lom和AppExchan4;e为例 乐团-平台模式的主要特征 结语 第6章 创新集市模式 创新集市的连续集 与发明者团体合作:Dial公司及“创新伙伴”活动 与创意猎头合作:BIG及“创意猎头” 与创新投资者合作 结语 第7章 即兴创新模式 即兴创新寻找治疗方案:热带病倡议组织和TSL组织 即兴创新模式下的消费者体验:第二人生 即兴创新模式的组成要素 何种规模的企业适合即兴创新模式 结语 第8章 合作修改模式 合作修改模式在网络服务领域的应用:网络聚合运动 合作修改模式的组成要素 大公司的创新催化作用 结语 第Ⅳ部分 网络中心化创新的实施 第9章 如何利用网络中心化创新的力量 在创新环境中为公司定位 乐团创新模式中的角色定位 创新集市模式中的角色定位 即兴创新模式中的角色定位 合作修改模式中的角色定位 扮演多重创新角色,判断“重心”所在 结语 第10章 组织准备 建立一种外向型的思维模式 构建组织架构 领导和联系创新合作者 灵活把握相互依存的关系 支持网络中心化创新的流程 配备工具和技术 绩效考核 结语 第Ⅴ部分 全球化与网络中心化创新 第11章 网络中心化创新志向全球:中国和印度的崛起 龙与虎:中国和印度的崛起 新兴经济体和网络中心化创新机遇 以“中印”为枢纽的全球创新网络 为全球性机遇做准备 结语 第12章 总结与思考 给组织树立信心 动员整个组织 为创造价值、捕获价值而不断试验 以超越的眼光看问题:逃离死亡之谷 管理创新网络中的“推”与“拉” 多带几顶“帽子”——但,小心! 重新分配对创新活动的资金投入 别忘了要盈利 有备无患 参考文献 |
|
 |
|

|
精彩片断 |
|
第Ⅰ部分 创新:从企业中心化到网络中心化 第1章 网络中心化的力量 “关键在于合作。我所说的合作是指城际合作,国际合作,当然也包括邻里之间的合作。而促进这种合作的则是全球化创新网络。” ——艾东礼(Tony Affuso),UGS公司董事长、CE0兼总裁 创新原本只是一些公司内部的事情。AT&T公司的贝尔实验室、IBM公司的沃森研究中心和施乐公司的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等著名机构都是创新的神殿。几千位就职于大公司的研究人员和科学家们劳心费神,竭尽全力,为的是下一个伟大创新。各家企业都把自己的创新成果视作公司的高级机密,它们想方设法招揽最优秀、最睿智的研究人员和管理者,来开展基础研究和新产品开发。事实上,那些自以为是的企业都患上了一种“非我莫属”的综合症。它们认为,只有自己的人才最棒,自己的点子最妙,其他企业的发明都不值一提。 然而,网络时代的到来打破了这种局面。“开源软件运动”、“网上研发市场”、“网络社区”,以及形形色色的创新手段,所有这些,都有助于企业冲破围墙,接触、联系全球的创新思想和人才。人们用来描述创新的词汇也在发生变化,例如“开放的”、“民主的”、“分布式的”、“外部的”、“外在的”、“社区引导的”等。从这些词汇的变化上,就可以看出“创新”的本质和流程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者、咨询机构和各种主流商业媒体都在鼓吹“创新”要走出企业的围墙,企业不能将创新活动囿于一隅。商业期刊上刊登出许多论文和特约评论文章,例如“我们的力量”、“开源创新”、“创新经济”等,敦促企业的经理人顺应形势,利用外部网络和网络社区的力量开展创新活动。 |
 |
|

|
书评 |
|
我们并不缺少创意,缺的是发现创意的方法。还好,南比桑和索尼两位学者带领我们在全球网络中游历,寻找到了发现创意的方法。 ——菲利普·科特勒 《全球借脑》为我们介绍了如何将全球化与网络创新结合在一起。如今的创新已经不仅仅是一家企业、一个研发部门的事情,创新要与开源运动联姻,这是本书所关注的众多话题之一。 ——乔纳森·舒瓦茨 大阳微系统公司董事长兼CEO 21世纪的创新活动需要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南比桑和索尼对互联网环境下的创新活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为有志参与网络中心化创新的企业描绘了种种机遇。 ——丹尼斯·布朗 SAP公司实验中心假想工程部高级副主任 创新已经不是一家企业、一个组织能够单独开展的活动,它越来越多地需要多方的合作。本书言简意赅地展示了融入网络中心化创新活动应该具备的理念和思想。 ——兰杰伊·古拉迪 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组织战略研究中心资深教授 创新活动就像是一次艰难的荒野旅行。本书为你描绘了一幅创新的地图,还给了你应对挑战的技术和工具。借助这些技术,你可以快速地取得网络中心化创新的成功。 ——托比·雷德肖 摩托罗拉公司创新、数据平台与架构部副主任 |
 |
|

|
其他 |
|
|
 |

|
积分 |
|
|
 |
|
|
|
|
|
|
|